2008年橋本初次郎獎獲得者宋今丹教授
宋今丹簡歷、對學會的貢獻: 中國醫科大學教授,細胞生物學博士生導師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 中華醫學會 醫學細胞生物學會主任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常務理事、遼寧省電子顯微鏡學會理事長 1946.9—1951.2 國立沈陽醫學院 醫療系 1951.2—1952.2 清華大學 生物系 主要學術經歷: 1952.3—1982.10 中國醫科大學生物系 講師 副教授 1982.11---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-Faber腫瘤所 客座副教授、客座教授 1986.06--- 衛生部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教授 首任主任 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8.11-- 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所長 宋今丹教授長期從事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,做出了重要貢獻,是我國醫學細胞生物學開拓者之一。牽頭成立了中華醫學會醫學細胞生物學分會,建立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第一個細胞生物學博士點,首任衛生部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,第一版中國醫百全書分卷之一的“細胞生物學”主編,首版衛生部本科生規劃教材“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”主編和八年制教材“醫學分子細胞生物學”主編。 主持“正常、癌變和侵襲性癌細胞內質網膜系統研究”的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等一系列國家科研項目。根據他在實驗中發現的新現象,深入展開,逐步形成頗具特色的新的研究領域。其研究成果不僅在探索細胞癌變機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,也為大腸癌診斷和治療提供新途徑。 宋今丹教授建立了幾種新技術,首次觀察到內質網的結構特點與全貌性分布。特別是成功地應用高錳酸鉀技術,在透射電鏡下,清晰地顯示出體外培養細胞的內質網由30-50nm細管構成,呈網狀鋪展于細胞質中,在細胞核周圍較稠密,構筑成三維結構,并延伸到細胞突起中,在指狀突起中絡織成鳥巢狀,在針狀突起中呈現為游離獨枝。從而直觀證實細胞內質網系統存在的另一模式,即網狀三維結構。同時根據分布到突起中的內質網結構提出,內質網合成的某些分泌蛋白可能不經過高爾基體,而直接、高效地分泌到細胞之外的新看法;多年來,宋今丹教授積極參加與組織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的各項活動,為學會的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。